猪场猪丹毒的防控

hssy 2016-09-07 14:13:20

一、猪场基本情况

猪场饲养母猪130头,最近一年母猪坚持用了回盛的霉吸安和绿益态,每2个月用治嗽静加并可清稳定蓝耳和圆环,母猪生产正常,没有死胎、木乃伊、流产和返情不发情现象,仔猪断奶用万特肺灵加治嗽静加并可清加绿益态保健也没有呼吸道症状和拉稀现象,就是上午刚发现2头母猪身上出现斑块,体温41度多,下午又有2头出现此现象。考虑到是猪丹毒 注射了400万/头,还没有明显好转。

图片6.png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二、现场情况

本人到猪场走访,都很正常,就是这4头母猪出现菱形斑块,诊断为猪丹毒,建议全场猪饲料中添加均崩2kg/吨用5-7天,发现有疹块的母猪注射青霉素800万单位,每6个小时一次,连续注射3天

三、结果

3天后老板反映,4头发病的猪疹块消失,体温恢复正常,采食量正常。其他猪没有发病。

四、小结

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高热,败血症和皮肤疹块。   此病前几年很少见,最近几年又有不少地方发病,特别是到了夏季容易多发,望引起猪场重视。因为急性的猪丹毒死亡率比较高。往往来不及治疗,给猪场造成很大的损失。

此病的临床症状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性三种表现。

1、急性型

此型常见,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为特征。病猪精神不振、高烧不退;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褪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4天内死亡。 病死率80%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发生猪丹毒时,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一天。

2、亚急性型(疹块型)

病较轻,头一两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大小约一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经数日以至旬余,病猪自行康复。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约1-2周。

3、慢性型

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的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几种。

慢性关节炎型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腕、跗关节较膝、髋关节最为常见)的炎性肿胀,病腿僵硬、疼痛。以后急性症状消失,而以关节变形为主,呈现一肢或两肢的破行或卧地不起。病猪食欲正常,但生长缓慢,体质虚弱,消瘦。病程数周或数月。

慢性心内膜炎型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喜卧,厌走动,强使行走,则举止缓慢,全身摇晃。听诊心脏有杂音,心跳加速、亢进,心律不齐,呼吸急促。此种病猪不能治愈,通常由于心脏麻痹突然倒地死亡。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数周至数月。

慢性型的猪丹毒有时形成皮肤坏死。常发生于背、肩、耳、蹄和尾等部。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色黑、干硬、似皮革。逐渐与其下层新生组织分离,犹如一层甲壳。坏死区有时范围很大,可以占整个背部皮肤;有时可在部分耳壳、尾巴、末梢、各蹄壳发生坏死。约经2~3个月坏死皮肤脱落,遗留一片无毛、色淡的疤痕而愈。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复杂,病程延长

四、预防和治疗

1、疫苗预防、在4月到8月份公母猪各防一次猪丹毒疫苗,4-8月份的仔猪断奶后预防一次猪丹毒疫苗。

2、药物预防。4-10月份每月添加一次均崩(阿莫西林10%),每次7-10天。

3、治疗,青霉素最为敏感,但青霉素一般有效时间6个小时,所以发病时6个小时注射一次保健好,再配合退烧的柴胡等,连续注射3天,饲料中再添加均崩2kg/吨连用5-7天即可解决。

                                                                                                 石勇耀

                                                                                                 2016-6-16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