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会议 | 薛飞群:非瘟禁抗双压下,新兽药研发应该怎么做

焦点会议 2019-11-16 13:28:09

导读:

2019年11月11日,由正大生物和爱猪网联合主办的主题为“联合创新,共同发展”的2019年中国动保行业药物研发创新论坛暨中国动保行业药物研发创新联盟p20成立大会在福建武夷山召开。农业农村部兽用化学药物及制剂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联盟首席科学顾问薛飞群老师在听取了七家代表企业有关药物制剂、工艺、设备以及营销等方面的分享后作总结报告。报告中,薛老师从市场和政策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动保行业目前所因对的挑战,他表示“非瘟”和“限抗禁抗”将促使我国兽药行业重新洗牌,产品大幅调整,而动保企业在做新兽药研发时需要调整方向。以下内容整理自薛老师现场报告——

pt2019_11_15_10_15_13.jpg

 01 

 养殖行业深层次变化促使兽药行业洗牌和产品调整 

首先是市场因素。“非瘟”使猪的存栏数大幅下降,官方公布的是下降30%左右,而民间流传是留下30%左右。结果就是猪肉价格飞涨,带动整个畜产品的价格上涨,但是兽药行业整体利润下滑,尤其是以生产猪药为主的兽药企业(包括化药、疫苗企业)。理论上看,猪肉价格上涨药价应该是跟着上涨,但事实上并没有。市场的确上涨的药物是有如:磺胺药等,但使其上涨的因素是环保因素,其他大多数产品没有得到猪价上涨的红利,甚至大众化产品价格已经降到了不赚钱的成本价。造成该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产品同质化,供大于求。也就是说,生产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大众化的兽药企业,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将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

而这些对我们兽药企业的冲击只是刚刚开始,远没有结束。为什么呢?如果我们从非洲猪瘟去年8月份至今,在我国的暴发情况来看,从北到南,由东到西,只要有养猪的地方几乎无一幸免。加之我们周边国家都有疫情发生,包括东欧、俄罗斯。因此,在目前我国的养殖模式下三年五载,非瘟不会从中国大陆消失。

可是,世界第一的养猪和消费大国又不可能不养猪。我觉得无非有两种可能。第一,养殖企业提高自己的防疫水平,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杜绝或者降低“非瘟”的发生率,推动整个养殖行业养殖水平的整体提高,畜产品价格会在一个相对高位运行;第二种可能就是在一两年之内我们完成“非瘟疫苗”,养殖行业就像十几年遭受“禽流感”、“蓝耳病”一样,在不久时间内恢复常态,以传统的养殖模式缓慢发展。

我认为第一种更有可能。这种为了防止“非瘟”而改善养殖生态圈,提高防疫水平,对于整个产业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兽药企业来说,无论疫苗企业还是化药企业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这可能包括数量、品种、剂型以及用药模式等等。这种变化对有些企业来说有可能就是难以逾越的。这些“非瘟”带来养殖行业的深层次变化,就是促使兽药行业重新洗牌和产品调整的主要市场因素。

 02 

 促生长使用的抗生素占比53.2%,饲料禁抗导致企业内部大调整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政策性因素,喊了多年“限抗禁抗”的这只“狼”终于来了。我个人认为,“限抗禁抗”给我们兽药企业带来的冲击一点也不比“非瘟”小。大家知道,上世纪40年代末人们第一次发现四环素对家禽有促生长作用以来,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在这70年的抗生素添加史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依赖添加亚剂量的抗菌素于饲料中的畜禽饲养模式。从养殖数量、规模、卫生防疫甚至品种都形成基本固定的模式,并成功地使养殖水平大幅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那么抗生素添加到饲料中有哪些益处,所谓的“替抗产品”能不能替代抗生素呢?在这几十年中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简单地说可以总结这样三条:一是防止疾病发生,包括一些动物细菌病,寄生虫病,也包括控制动物病毒病和普通病的继发性感染,降低许多人畜共患病的风险;二是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如提高畜禽产品产量,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畜禽的繁殖性能等等;三是对环境保护有积极作用,如减少甲烷、氨气排放,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等。而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微量的抗生素能够调节猪的“营养-肠道菌群-生理轴”,促进猪对营养的吸收。上述这些添加抗生素的优势几乎每一种抗生素都能具有,而且价格低廉。所以,我认为现在的“替抗”只是一种“远大理想”。

在饲料中停止添加抗生素,对养殖业有什么影响呢?借鉴最早发起这项运动的欧盟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欧洲这种较为先进的养殖模式下,“饲料禁抗”以后,治疗用的抗生素就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即使在欧洲全面饲料禁抗近十五年的今天,欧洲有些国家的抗生素使用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南欧,像意大利、西班牙等国。2015年每吨肉使用抗生素的量与我国2018年相当,大约在1408/吨左右。其实近两年我们抗生素使用量的快速下降,不仅得益于政府的减抗限抗行动,更是得益于“非瘟”的发生。

那么我国在市场上到底使用了多少抗生素?有多少产品呢?根据农业农村部近期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们养殖业使用抗生素29774.09吨。其中以混饲途径给药的占62.22%,饮水给药的占比19.15%,注射给药的11.98%;作为促生长使用的占比53.2%。在这29774.07吨抗菌药中,国产的占28979.84吨,占比97.33%,进口的占794.26吨,占比2.67%。抗菌药的个数,国产66个,进口22个,制剂的个数国产190个,进口27个。抗菌药的前三位依次是:四环素类45.9%,β-内磺胺类10.87%,大环内脂类9.72%。销售量在1000吨以上的品种是:

金霉素 27.21%(全部抗生素的占比)

土霉素 15.14%

氟苯尼考 7.03%

阿莫西林 4.87%

杆菌肽   4.26%

喹烯酮   4.04%

吉他霉素 3.92%

多西环素 3.53%

这些全是混饲给药品种,包括阿莫西林。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兽药(中药、生药)市场,化学药品的占比一直在62~65%之间。而抗菌药物的占比一直在70%以上。2018年是72.72%,而其中的近多一半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禁抗必然会导致行业内部做出大量调整,以至于重新洗牌。

 03 

 非瘟禁抗双压下,新兽药研发应该怎么做 

在这些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对兽药行业产生的影响的形式下,新兽药研发应该怎么做?应该要做哪些调整呢?

第一、调整研发针对的对象:

从食品动物调整为非食品动物也就是宠物或观赏动物;从主要食品动物向非主要食品动物调整,比如水禽、山羊、绵羊、家兔等;从陆生动物向水生动物调整,也就是水产品。我们国家养殖量世界第一,2018年水产养殖量超过500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8%,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量超过捕捞量的国家,而且是用药多、用药水平低,对药物的依赖性高的养殖产品,药品开发大有作为。

第二、调整药物:

比如抗菌药要向抗寄生虫药、治疗普通病用药、功能性用药调整。化学药品适当的向生物药、生化药、中药调整,尤其是开发那些临床作用确切、质量可控、价格合理的中药品种;还有就是从预防用药向治疗用药调整。

第三、调整剂型:

比如把饲料添加剂调整为混散剂、可溶性粉、开发成溶液剂、注射剂等,如果是抗寄生虫药还可以开发成片剂。

当然上述提到的调整,是针对一个新药研发的过程。饲料禁抗以后,长效抗菌药无疑是一个市场热点,如加米霉素、泰拉菌素药等大环内酯抗生素。另外,复方抗菌制剂、长效制剂应该是企业研发关注的重点,其中抗菌药物的溶解性也将是一个绕不过去研究内容。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

关闭
关闭